如果你最近刷短视频,一定不陌生“孔乙己文学”。学历成为“放不下身段”的原罪,走下高台被视为不漂亮的活法。青年的就业压力和关于成功的标准问题受到热议,而“读书无用论”又甚嚣尘上。看起来是一段下坡路的人生,你会如何看待?
春招的“金三银四”来了,与求职季的欢忧接踵而至的,还有网络上兴盛的“孔乙己文学”。
短视频平台流行起这样一些话:“学历不仅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
(资料图片)
“如果我没有读过书,我可以找别的活做,可我偏偏又读过书。”
“如果我没有上过大学,那我一定心安理得的去打螺丝,可是没有如果。”
结合当下就业的困境,引发了很多网友的共鸣。
青年就业困境在2023成为最广泛讨论的话题之一。
前有《我:毕业5年,存款5000;她:中传硕士,火锅店保洁》、后有#211文科男硕士吐槽招聘会均薪5500#。
这样的故事里,“211”“硕士”等等代表学历、知识水平的词与并不匹配的薪资待遇摆在一起,显得格格不入。
“高开低走”让人遗憾的地方在于:没有躺平、没有摆烂、好像取得了成功的基本条件,可为什么,人生还是被我们“搞砸”了?
01
“学历”与“平凡”之间
没有“但是”
去年,新世相发起了一场名为“我们不上不下的一生”的对话。
其中,一位北大毕业生的女生选择去当教培机构的老师,她说自己从事教育行业,是不符合社会对北大学生的期待的。
但是当我们在搜索框输入“北大毕业当”这些字,就得到了一道半命题作文的无数种写法:保安、演员、城管、村官、保姆……
你会发现,当把学历和职业刻意地组成这些词条,就出现了两个值得思考的题:
第一,社会上的大部分职业,都不适合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来做吗?第二,有了名校背书,平凡的人生就应该被打上失败的标签吗?
近来“社会时钟”这个词很火,指的是“在什么阶段要做成什么事情”。
同理,社会共识也塑造了一个普适的成功人生评判准则。而随着新一代各具个性的青年成长起来,“逆社会时钟”和违背社会期待的事例越来越多。
其实,“逆”并不是一种对抗,而是社会多元发展必须满足的个性化需求。
今年2月16日,《我:毕业5年,存款5000;她:中传硕士,火锅店保洁》创作者与母校华中师范大学官微展开对谈,华中师范大学官微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成功的定义早已不是一成不变,更没有标准答案。
02
这“高台”
是学历垒起来的吗?
有一点永远无法否认,提高学历,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在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这样的故事一直在发生。
我们想批驳的是“高台”,如果一定得痛恨平凡,读过的书、努力的日子有什么错?
因为学历、因为高等教育,我们得以看到更大的世界,接触到一个井然有序的研究领域,解放自己的思想。
学校里有四年昼夜不停也读不完的藏书,老师连同知识和走过的人生串讲……
这些不能成为人生的矿藏,反而要成为不得志时埋怨的对象和“读书无用论”的价值导向,不是在对自己已取得的成绩和学识贬值吗?
学识不是人的衣裳,不是简历的一行字,是谈吐、见识、行为方式的养分。
它不该被工资条上的数字、工作在高楼大厦还是在室外所区分高下。
人生嘛,哪有那么多台阶要上或要下,知识并不是高贵或傲慢的代名词,不理想的境遇或不被看好的职业选择也并非是低人一等。
只要是还没有放弃尝试,任何时刻都不算是彻底的低谷。
03
大海是很广阔的吧
人生也一样啊
有人说,谢谢“毕业5年,存款5000”的主角愿意分享失败。
这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所以,能够坚持自己的本心,有勇气退出、重新再来,才更加难能可贵。
“存款5000”和“火锅店”铺天盖地,如果不安静地听完她们十几分钟的互诉和表达,或许就很容易下这些结论:
年轻人喜欢叫苦发泄、玻璃心、承受能力差、想一出是一出等等。
但她们真正想讲述的是“高开低走”吗?是周围同龄人结婚生子,自己好像还在艰难求生的处境吗?并不是。
面对看起来有些“失败”的人生,视频里的两个女孩坦荡地说,学会接纳当下的自己,会发现自己的选择还有很多。
“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自由和开阔”。
她们创作视频的初衷是希望告诉更多人要学会接纳当下的自己。
网友评论她们:“好好学习,然后选择喜欢做的,多酷啊。”
对于她们而言,有过自我质疑,但最终坦然接受。
人生应当像海一样广阔,而非纠结于眼前的“上不去”或“下不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