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依托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光明日报发表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讲师卢昂荻文章表示,进入新时代,国内外形势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面临以下挑战:在价值链的下游环节,中国传统出口竞争优势明显削弱;以往“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越来越不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关键技术环节的“卡脖子”问题严峻;国内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有待提高,以应对各类不确定性,扩大内需战略亟待推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具有稳定国内大循环和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双重功能。依托超大规模市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可以推进科技创新、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扩大内需、吸引外资,通过畅通国内大循环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破除区域间壁垒,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
文章分析,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必须通过生产、消费等各个环节畅通国内大循环。其中,首要的是破除区域间存在的显性和隐性壁垒,实现全国范围内市场高效畅通。破除区域间壁垒也是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步骤,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能够进一步提升市场运行效率,扩大有效中高端供给,从而形成对全球先进资源要素的强大引力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必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要发挥好政府的引导、监督等作用,充分激发市场活力,以更加充分的市场竞争、更加完善的市场规则、更具活力的市场主体,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实现全国统一大市场高效畅通,一是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和监督管理体系,促进要素流动畅通。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的市场准入管理制度,制订更加公平高效的政策。全面升级市场监管系统公共服务,优化各类线上线下服务窗口,尤其是破除技术性贸易壁垒。二是打破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分割,促进资源流动畅通。破除产权交易市场壁垒,构建全国统一的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数据市场和碳交易市场,吸引高端要素集聚。建立健全金融体系,促进资本要素跨境流动,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水平,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建立有效风险防范和管理机制。三是避免区域间过度同质竞争和不必要的重复建设,破除隐性地方保护主义。要排查和清除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改善营商环境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并发挥市场机制淘汰落后企业,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营造创新发展环境,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文章指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能够推动发展动力从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对中国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从国内循环看,在需求侧,总需求潜在增长空间已不能简单通过凯恩斯主义的方法进行释放;在供给侧,既要化解过剩产能,又要推进产业升级。总供求关系的新变化要求构建新的发展模式,其中,创新能力的提升尤其重要。从国际循环看,通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是中国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路径之一。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构建会使不同地区行业内竞争加剧,通过竞争机制促使企业加快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形成科技创新合力。同时,完善健全的现代市场环境、全国范围精准的市场公共服务、及时的市场监管都将是市场主体创新创业的重要保障。为此,一是构建全国统一、国际接轨的创新制度体系,完善现代市场体系,达到保护知识、创新和创造的目的。及时纠正新业态领域的不正当竞争、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问题,为创新主体提供稳定良好的制度环境、市场预期和创新激励。破除各种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障碍,改善科技创新所需要的基础支持条件,最大限度地释放科技创新活力。二是搭建并完善跨区域、跨产业、跨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平台,完善创新知识交流与合作的机制,优化创新要素空间配置,提高中国整体创新能力。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开展深度创新合作,促进知识、技术、人才等要素跨界、跨区域流动与合作,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模式。三是进一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外贸结构调整。鼓励东部地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充分激发高新企业动能,发挥集聚效应,提高贸易质量和效益。支持中西部地区因地制宜承接产业转移,提升发展质量,全力释放社会创新创造潜能。充分挖掘东北地区潜力,通过“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加速推进全面振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