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港湾 | 林紫:各好其好 好好与共


(资料图)

2023年的整个春天,我都在忙着一件事——通过演讲、写作、读书会以及接受采访等各种形式,呼吁大家关注青少年抑郁,尤其是“好学生”抑郁症。

“好学生?”许多人不解,“好孩子不缺鲜花和掌声,他们学习好、听话又懂事,一路顺风顺水、令人羡慕,开心都来不及,怎么会跟抑郁联系在一起?”事实恰恰相反,“好学生”不仅与抑郁相关,还是抑郁的高发人群。

我的一位来访者小K,从小就是所有人眼中的“完美小孩”和“别人家孩子”。他自幼承担着改变家族命运的希望,好不容易考上了国内一所顶尖院校,但拿到通知书那一刻,他不但没有感到喜悦,反而发现一直藏在心底的抑郁情绪越来越强烈,甚至会不断冒出极端的念头。

咨询时,他说,以前高考是他唯一的目标,现在拼尽全力实现了,接下去的人生不知道意义在哪;而且大学里都是优秀的人,自己什么都不算,去了肯定找不到存在感……“我很想告诉爸妈,好好养弟弟,再别让他像我这么累了……”我问他:“你希望父母怎么做才叫‘好好养弟弟’?”他哭了,卸下“完美小孩”的盔甲,一股脑地将从小到大积压的委屈和伤痛倾吐了出来。

小K说,小学时每次听到父母说“我们辛苦挣钱都是为了你”,他就会有罪恶感,觉得必须要门门功课争第一才对得起他们,做不到他会偷偷掐自己;初中和一个成绩中等的同学比较要好,父母当着同学的面说“我家小K以后是要考大学的,你不要影响他”,他从此再也没交到朋友;高中时,他情绪低落、经常失眠、不想住校,父母却说:“你那么优秀,这点困难还克服不了?”……“我希望他们不要再让弟弟也变成我这样的‘好学生’了,考上好大学又怎样?一直活在别人的眼光里,时刻害怕别人发现自己其实并不完美,连脆弱和抑郁都觉得不应该,心里太孤独了!”小K最后总结道。

他的话,让我想起网上有一个“好学生心态受害者”小组,他们说:“好学生心态包括高度服从、重视他人正向反馈、恐惧失误、习惯性讨好、过度反思等等。”

其实,许多和小K一样的“好学生”们,往往并不觉得自己真的好,因为他们从小到大的“好” 是被家长、学校及社会的单一评价标准所裹挟和压制出来的,而不是来自他们真实的自我评价,缺乏真实的自我价值感。一旦外界发生变化,或者他们的努力不再能换来原有的认可时,就会觉得生命没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抑郁症便随之来袭。被袭击的,不只是小K们,还包括那些虽然各有所长、暗暗努力,但却因为成绩一般、始终达不到“好学生”标准而自卑的孩子们。

抑郁高发的时代,要想孩子们真正过好这一生,大人们需要停下来反思: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究竟怎么做对孩子们来说才是真正“好”的事情?

在我看来,生命就像花朵,每朵花有每朵花的美,所以可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同样,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好,所以也可以“各好其好、好好与共”。只有当越来越多的成人愿意放下应试教育模式下单一的“好学生”执念,修正和丰富“好”的定义与标准,懂得人格完整和身心健康比好成绩更重要,孩子们才会有更多机会去顺应生命成长的自然规律,开出各自独一无二的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好学生”。(林紫)

关键词:

编辑: MO
下一篇: 最后一页

相关新闻

精彩推送